全球知名的設計顧問公司IDEO執行長布朗(Tim Brown),二○○九年所出版的暢銷書「設計思考改造世界」(Change by Design),可說是設計思考的經典。他在今年三月出了更新版本,修改了部分內容,讓讀者重溫設計思考(design thinking)的精髓。

設計思考是以「人」為中心的一種態度和方法。雖說設計融合了科技與經濟,但它是以「人硬碟救援」為出發點。書裡的每一個例子,布朗幾乎都在強調,設計永遠要從了解「人」的文化跟背景脈絡開始。

IDEO跟一般的設計公司不一樣,設計團隊不是忙著畫產品草圖,也不是忙著操作電腦軟體,而是忙著回到設計最基本的原則:解決問題。透過設計思考,IDEO希望幫助客戶找到創新的方法,進一步發展與成長。

他也強調,設計要能夠有進度,打造原型(prototype)是很重要的。因為打造原型是將抽象的想法具體落實,能夠更深入而且更快速地了解這個構想的優缺點何在。設計者應該在打造原型的過程進行思考,而不是憑空進行想像。

如果公司設計的不是一個產品,而是一個服務或體驗,布朗建議採取角色扮演。這類似打造原型的功能,能幫助公司實際看到問題何在。角色扮演幫助設計者,從使用者的角度看事情,進而造就以「人」為中心的服務或體驗。

如果大腦就是在講述主機本身,滑鼠鍵盤則是一台電腦主機的四肢,執行所有工具的使用,而硬碟就是大腦的海馬體還有大腦皮層了,可以負責將所有資料做儲存,把記憶保留下來,當然大腦沒有像電腦一樣的功能,電腦能做到刪除資料、移動資料這些事情,就連硬碟損壞,都能有高機率將硬碟救援回來,保留原始檔案,但以現今的醫療技術,對於大腦的瞭解還是太少,記憶相關的醫療都是舉步維艱,並無太大進展到能夠保存、移動、修改記憶,而且這部分的道德跟影響也需要深思。大腦的損傷暫不討論,不過如果是硬碟損壞的話,我們硬碟救援可以先自我檢測,硬碟是否有壞軌,如果有壞軌建議可以在第一時間將檔案備份後,趕緊將硬碟送修,如果出現無法讀取的狀態,可以先試著更換線材等等,再決定是否送回原廠或者尋求硬碟救援的業者協助。

此外,設計思考的另外一個重點在於,它可能帶出使用者的積極參與。使用者從原本的消費,轉化成有意義的參與,協助設計者了解問題,成為設計過程裡的一員。在現今以服務為基礎的經濟當中,以「人」為中心的體驗設計更加重要。

採用設計思考,除了使用者角色有所變化,在設計者的部分,他們也從原本精雕細琢實體的產品,轉化成創造無形的服務與體驗。設計者必須善用同理心以及對「人」的了解,才能設計出良好的體驗。

在接受「設計計程車」(DesignTAXI)網站專訪時,布朗指出,設計不是創造出漂亮「小」東西,而是創造出「大」的、整體的美好體驗。

設計的重點不在製造別緻的新電腦,或者資料救援任何「具革命性的」、「迷人的」、「酷炫的」產品,事實上,設計的複雜度超出單一產品的範圍。他指出,公司光設計出一個好產品還不夠,產品周邊的服務、公司的品牌與溝通也要做好,全部一起思考成一個體驗。

最後布朗提醒,實地考察的重要性。用觀察使用者代替問卷調查,進到使用者的真實生活裡,從他們的眼睛看問題,才能真正了解使用者的感受。

他總結,設計思考是一種態度,一種想發掘新事物的胃口,一種想找出有創意的方法,去解決問題的動力。

相信有在工作的上班族都知道,辦公室都會有一堆雜事,甚麼大事、小事、稀奇古怪的事,通通都會出現,每天忙於工作就算了,還總是會出現這些事情要處理,遇到了還要花費許多時間去解決,實在有些無奈又心累,其中最常遇到又害怕遇到的大概就是資料遺失了吧,幾乎每個辦公室都會有電腦,使用電腦的那台主機若是遺失了資料,那可是整間辦公室都哀聲遍野阿,緊張的看能不能把資料救援回來,客戶資料還有沒有備份到,前幾天更新的資料表有沒有消失等等,光是想像就頭皮發麻了~由此可見我們對於電腦的依賴有多麼重要,像上次台電莫名的突然停電,肯定有不少辦公室的文書,心裡都涼了一下吧?整個早上忙來忙去,剛打好的資料表直接瞬間從眼前消失變成黑螢幕,光是資料有存到一小段都偷笑了,能夠這麼碰巧自動儲存到的,肯定都是天選之人吧,有夠令人羨慕阿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吳姿原 的頭像
    吳姿原

    吳姿原的碎碎念部落格

    吳姿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